|
本帖最后由 newnet1234 于 2017-7-4 13:20 编辑
8 `8 B: Z6 U6 p9 r& W& l; W! ~1 q
本人在 “TS-nK” ——开凹口的K型烙铁头设想 一帖中提出了这个设想,当晚在本人手中的TS-K烙铁头上实施了改造,随后用此烙铁头进行了贴片元件的拆装测试,取得了预期的效果。
5 P' a" ~$ ^ k. E选择在这个TS-K烙铁头上实施改造:
8 }, w' Y8 z: J, Q. }6 k& M
5 ?9 O, k Z6 }
选择K型头是因为其焊口较长,实测约7mm,适合开出较长的凹槽:
+ F+ ~* P s) G) j
$ q# q" O f/ k4 W; @
将烙铁头上的焊锡清理掉后,划线,并选择用小锉刀进行加工:% Z/ W2 v& G0 ]7 H
4 L5 I& H1 N* y, g
凹槽加工基本完成的样子:1 f! @5 R- M# i- Q& U) b
6 }0 Y. K8 I( k) {' L+ f
放大看看,目前槽口长度约3mm,能将3mm以下的贴片元件卡入口内。稍有遗憾的是形状不是很完美,加工时尖角处被”误伤“后有些倒角了:
7 s) z$ b% s2 w& v3 r$ H: J
7 B; J' K. |$ G! n6 L与前一帖中“设想”的样子对比一下:' J! K. Y: i6 _; S9 ^* F4 E- J0 a

0 |( L( g, T% ]6 P7 H烙铁头其他地方都不变,只与焊咀形状有关:
0 T, }, ]" Y6 q0 W, W( C2 Y" T; y, J) _
/ O3 W( N4 ]% C2 i# P
加工改造时使用了多把小锉刀:
" F! C" Z& d( W) \& N9 R0 U4 q( l
1 k! l0 ?' u0 Q9 G. s, \
今早才通电试验,先是给锉开的凹口面上了锡。TS-K非常容易上锡,这点比T12强很多:
" z9 J3 b: Q( k/ p0 h/ B& n
' j h* t. o5 y1 S# X8 Q2 m0 I7 j% X$ r- Y% ]
下面进行实用测试。
, A' C5 o2 L! h/ e' x先选了一块早期的网卡,上面有尺寸较大的帖片元件,
5 T5 k1 ?' s/ D2 `: c2 v0 q
3 [- P* J3 E' c; |0 U
看下电阻和电容的尺寸,长度约2mm:( k0 ^* Q }$ v: n3 k, j
& o1 `$ Y3 i6 ^ h+ g. s8 f" J用改造后的烙铁头拆下后又焊上,不必堆焊锡、不必两把烙铁,——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:
5 ]' @5 k: Y8 \3 V0 p
$ |# k/ w2 L' h$ L9 K
然后又选择在近期的DDR2内存条上进行测试:/ C0 A8 x; G8 {* U# S6 l% W
! N H( g3 L% s9 e& Z这上面的电阻、电容长度小到仅约1mm:, | l6 H$ |6 ~! k0 |- A
{: @; f9 a6 w1 I3 Z
实测也相当适用,只需将烙铁头前后稍作移动即可同步加热元件两端的焊盘:: N8 |1 x2 w% [ a1 a" O
( S1 B- `7 e$ ] t, d S: l' s- i3 M N
实测结果,将K型烙铁头焊嘴开个凹形槽后,非常方便用于小型贴片元器件的拆装焊接,明显提高了作业效率,而烙铁头成本与原来烙铁头相当。/ w0 a9 S. J8 C( C" `
测试视频:3 c1 O! H# H4 H5 N) a! T% ]
' n! |; n# U* m+ p2 @) z6 G. |& d
由于K头是较大的烙铁头,所以更适合于电路板上元件不很密集的地方。对于稍为密集的地方,这个头实际也能用,在于手法,仍然远远好过普通K头。
4 O3 n# ^4 I) p7 X% O当然更适用的是采用较小的烙铁头,改造为带凹槽后使用,这个有条件了再试。
/ [' @* y' v) ~(声明:未经本坛和作者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帖、不得擅自模仿制造本帖中烙铁头的新样式用于商业目的。)
D+ W, ^: x2 u
8 q3 D! b& j7 K! n4 q2 T谢谢观赏!9 u1 j7 A: A8 p- {3 g8 F6 M
|
|